道路运输营运车辆更新换代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,不仅要结合线路经营、乘客构成、客货量变化、道路情况及车型性能、配件供应等,还要协调企业内部多个部门。尽管大多数运输企业对车辆更新换代的普遍规律了然于胸,但对更新时机的把控却千差万别。换言之,什么时候更换最科学?换什么样的车型最合适?换下的旧车辆如何处置?购置新车需要注意什么?为此,记者深入江苏、浙江、广东等18个省市,对话运输企业机务负责人,探析车辆更新的最佳时机。——编者
车辆更新换代规律可循
“纯技术条件下,营运车辆更新换代的最佳时机在折旧为零,燃料、材料及维修保修成本呈现上升趋势的时候。这个时候更新车辆对营运客车的安全性、可靠性最有保障。但现实情况下很难做到,大多数运输企业会将技术标准与效益挂钩。”深圳市运发实业有限公司资产机务部部长于怀勇对记者说。
的确如此,车辆更新换代的时机很难有固有的计算模式,因为涉及的因素过多,如经营效益、运营安全、单车油耗、成本核算、市场竞争力、企业形象等。
“当前业内车辆更新无非三个模式。一是时间模式,一般5至8年不等,部分班线3至4年;二是里程模式,不同业务类型里程不同,通常分60万公里、80万公里、100万公里等不等;三是快速折旧更新模式,主要为了车辆的转让、调配,保留最大残值。”杭州长运运输集团副总工程师、汽车修理分公司总经理金柏正表示,在参与公安部《机动车安全运行技术条件》(GB7258标准)及交通运输部《营运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》(JT/T325标准)修订的过程中,他曾深入全国不同区域的运输企业调研,发现几乎每家运输企业的车辆更新时间都不一样,甚至不同的班线都不一样。
无论参考哪一个标准对车辆更新换代,保证收益是不变的规律。车辆是选择转让、调配还是报废,与效益息息相关。
记者发现,车辆更新时机的把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,更新早了不利于成本回收,造成极大浪费;更新晚了则影响运营效率,甚至造成安全风险。
鉴于我国幅员广阔、地域性特点突出,不同区域的运输企业经营方式、竞争环境、旅客结构特点千差万别,他们在车辆品牌、车型及车辆更新时机方面也有相应的区别。整体而言,长三角、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高、高铁网络完善,旅客出行选择性多,对乘坐的交通工具舒适度要求高,车辆更新换代一般在3至5年完成;云南、贵州、四川等铁路发展滞后、务工群体集中的区域,中长途运输班线贡献度高、经济效益好,营运客车对安全性、可靠性要求高,更新时机6至8年不等;江西、安徽、河南等区域旅客量平稳、车辆档次中等,更新换代频率与效益和竞争程度关联度高;内蒙古、新疆、宁夏等区域以挂靠经营为主,车辆更新换代颇为复杂,更新动力往往是因节假日客流暴涨导致座位数不足、竞争对手换车“被逼”而为,略显盲目。
标杆企业分享成功经验
尽管各地运输企业在车辆更新换代的问题上千差万别,但整体而言区域性特点非常突出,尤其是当地的龙头企业和标杆企业的做法颇具参考价值。
杭州长运运输集团是浙江省的标杆企业,公车公营化水平高、车辆档次高、管理规范科学,机务管理经验值得全国推广。“车辆更新时机上,杭州长运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模式,即本着‘经济上可行、技术上可靠’的原则公开招标,结合不同班线的客源特点和竞争情况,有区别地选择车辆品牌和车型。”金柏正说。
目前,杭州长运500至800公里的长途班线,普遍选择70万至80万元不等的车辆,品牌以青年、安凯、宇通等知名品牌为主,更新换代一般按里程折旧、年薪折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,一般5到6年更新;省内区域班线根据经营情况决定更新年限,运营效益好的班线优先更新,一般3至4年更新。受高铁冲击的班线适当延迟更新,如杭州到温州、宁波的班线,目前则谨慎更新。
“多年来,我们班线运营采取的是因机械故障晚点半小时退还一半票价的措施,所以我们在车辆选择和更新时机上特别慎重,充分考虑安全性和经济性的统一,绝不允许因机械故障引起的无故抛锚,因为代价太大,一次抛锚除了1万至2万元不等的经济损失,企业声誉也会受损。”金柏正说。
运美集团是广西道路运输业的标杆企业,在车辆更新时机上采取的是时间模式,采取“4+1”或“4+2”的模式,就是根据经营效益决定是5年还是6年更新的模式。“我们结合近些年的上座率和经营效益,要求营运车辆一般3年左右回收成本,为了保证营运车主及企业的经济效益,我们规定5年更新,部分效益差的班线适当延长一到两年。这样能保证在不影响车辆安全性的情况下,做到经济性和安全性的统一。”运美集团车辆采购部负责人钟道宇说。
为何不选择7年或8年更新?钟道宇为记者算了笔账:“以玉林到广州班线为例,我们采用的车辆以80万元左右的卧铺车型为主,全程430多公里,年行驶里程20万公里,正常情况下三年回收成本,5年更新换代最为合适,否则超过100万公里车辆老化,安全风险增大、车辆油耗及维修成本增加不说,竞争也无优势可言。5年更新车辆还有20%左右的残值,一般15万至20万元不等。”
作为交通运输部的重点联系企业,苏州汽运的车辆管理经验可圈可点。目前他们的公路客运车辆普遍是6年更新、公交车8年更新,同时结合经营效益和车辆技术状况适当延长或加快更新。苏州汽运机务处处长卢汉成表示:“车辆的更新时机要根据车辆及班线对企业的贡献度情况而定,在给予企业盈利空间的基础上,充分发挥车辆的效能。近两年来,我们优先更新了LNG客车,并优先投放到经营效益好的黄金班线上,替换的运力转移给承包车主或旅游、厂包班线。”
苏州汽运的做法在江苏省内非常普遍,也值得推广,尤其适用于道路状况好、高速路网完善并受高铁发展冲击的地域。“在高铁发达地区,运输企业的平均实载率大多在60%以下,与高铁平行的线路平时上座率甚至低于30%。为了提升上座率,运输企业必须见缝插针,在周末、节假日等特殊时间段增加运力,加开班次吸引没有买到高铁票的旅客,保证班线效益。”卢汉成说。
在调研中记者发现,公车公营比例高的企业,车辆更新比较科学有序,承包经营比例高的则略显盲目。开过班线、跑过旅游、当过公车司机的甄阔对记者说:“公路挂靠车主最关注效益,当发现车辆座位数不足,竞争激烈时就会用换车提升竞争力,一般在4年左右;旅游车主一般不换车,新购车辆基本都是8年报废,有时更青睐二手车。”
旅游行业季节性、地域性特征明显,车辆的营运周期和使用规律千差万别,在珠三角区域基本没有淡季,营运车辆利用率高、折旧时间短,一般5至6年更新换代。部分竞争激烈的区域,旅游车主会对车辆合理调配,新车系数高的放在竞争激烈的市场,3至4年的车辆放到效益一般的班线,5至8年的用在厂包租赁市场。在江苏、安徽、浙江等旅游资源丰富的区域,旅游市场最火爆的时间长达8个月左右,但当地经济发达,企事业单位用车量大,旅游租赁市场效益突出,车辆更新换代偏重内部调配模式。在辽宁、内蒙古、新疆等区域,旅游最佳时间只有暑期,旅游业务比重低,厂包租赁业务是主流,为此他们采取“有业务再增车”的模式,一般车辆更新换代都在8年左右,鉴于春运、暑运期间支援公路客运的需要,车辆档次一般不低、通用性好。
切忌盲目攀比追求高端
近年来,道路客运受民航、高铁、城际轨道的影响,效益下滑。运输企业纷纷通过转型升级适应变化。但在车辆更新换代过程中,盲目攀比、过度追求高端、过于重视采购价格的现象屡见不鲜。
记者发现,对运输企业来说,实载率30%至40%是临界点,低了预示着赔钱,新增车辆的档次和价位会依此来决定。正如江苏省机务协作网秘书长陈南平所言,实载率是衡量道路运输企业经营效益的重要指标,通常来讲,实载率维持在40%算作保本运营,60%-80%之间算作盈利,高于80%说明该线路效益非常好,即黄金线路。如果实载率低于40%,一般会采取短期停运来减少亏损。
金柏正对记者坦言:“过去几年,因道路班线经营效益好,不少运输企业盲目追求高端化,采购车辆动辄一二百万元,缺乏科学的规划和统筹,导致车辆6年无法回收成本,损失严重。中西部不少企业过度重视价格,采购更新车辆基本买价格低的,最后因车辆舒适度不足导致客源流失,而且后期维修成本高、安全风险大。”
对此,江西长运、淮北汽运、石家庄新干线、河北高客等运输公司明确规定,原则上不购买100万元以上的车辆,也谨慎采购20万元以下的车辆。
除了购置新车,车辆的调配和转让在业内也非常普遍,但不少区域因缺乏有效的规范和管理,在部分区域乱象横生。不少正规运输企业本应报废的车辆流转到旅游市场、团体市场,留下很大的安全隐患。部分旅游租赁企业盲目采购其他企业的更新车辆,开展超范围经营,成为道路运输市场的“黑车”。
车型选择方面也存在盲目跟风现象。扬州汽运集团机务处戴小明强调,车辆选型应该因地制宜,充分结合乘客结构特点,不能盲目攀比。近两年,不少运输企业盲目上马LNG客车,并没有考虑加气站网络、油价联动机制等因素,最后因天然气屡次提价陷于被动。
与LNG客车大受热捧不同的是,不少运输企业因卧铺客车无替代车型苦不堪言。北京九龙祥和运输公司董事长张国治表示,因卧铺客车暂停上“公告”,很多长途班线的卧铺客车超期服役现象严重,更换成座位车担心客源流失,不换又有安全风险。
旅游团体车型方面,过度追求性价比现象严重,造成车辆后期运营故障率高,安全事故频发。
□业界声音
以消费者满意为优先原则
于怀勇
营运车辆的科学选购是比较复杂和专业的问题,其间存在巨大的经济问题,稍微不慎就有可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。选购汽车必须进行技术经济论证,才能作出科学决策。
选购营运车辆涉及购车人、汽车制造厂、汽车经销商、汽车消费者以及为汽车消费提供银行金融服务的银行和保险公司,还涉及汽车产品的综合经济技术论证和汽车零部件的通用性、互换性、市场供应状况、汽车售后服务情况等众多因素。因此,评价一辆汽车的优劣和产品质量水平,很难建立一个科学评价的数学模型。
在现实生活中,汽车运输公司买车动辄几十辆、数百辆,高达几千万元甚至上亿元资金,如果不慎重科学决策,而是草率选择,巨额资金就不知不觉人间蒸发,不见了踪影。
笔者认为,科学选购营运车辆应抓住以下几个环节:首先,以汽车消费者满意为原则。乘客满意度高的客运汽车,一定会为经营者带来滚滚财源,增加经营者的收入;其次,进行量、本、利分析与投资回收期分析。按单车核算测算营收(单车营收=统计期日历天数×工作率×平均日行程×额定座位×座位利用率×行程利用率×单位票价)对单车全成本进行预算,同时兼顾利润和投资回收期;再次,分辨汽车制造厂的优劣;最后,将科学选购汽车的主要影响因素列表逐项进行对比分析,汇总分析结果抓住重点。
影响汽车技术和选购的因素很多,但对汽车综合技术、经济评价结果的直接影响因素却有关键因素与一般因素之别。面对复杂问题,要抓住重点环节,主要和关键因素包括汽车消费者喜欢、车辆单价、百车公里油耗、千车公里成本、投资回收期、车辆残值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