◆“员工制”出租车驾驶员有固定工资、每月4天假期,按时上下班,有“五险一金”。
◆“员工制”出租车驾驶员收入由基本工资+工龄工资+技能工资+绩效工资构成。
◆服务质量不达标企业将失去经营权指标;服务质量达标、管理到位的企业将得到更多指标。
□链接
“员工制”运营管理模式,一般被认为是出租车“公车公营”模式的升级版。与当前经营权、车辆产权归属出租车公司,驾驶员与出租车公司签订劳动合同,并缴纳承包费的“公车公营”相比,“员工制”由企业每月给驾驶员发放相对固定的工资,并缴纳五险一金等社会基本保障。“员工制”模式中,出租车企业责任更明确,车辆维修费、检测费等各种税费和经营风险、安全风险全部由公司承担,驾驶员的归属感和服务意识更强。
近年来,为改善出租车行业劳动关系,广州、十堰、溧阳、长沙等地已经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着手试点出租车“员工制”,采用多种模式,探索经营模式的转变,实现出租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。
6月21日下午4时30分,长沙鸿基出租车公司的驾驶员宋师傅准时下班。回到家后,宋师傅开始帮着家里干些家务。“从事出租车行业18年了,像这样轻松准时下班的时候可是不多。”宋师傅说,作为长沙首批出租车“员工制”驾驶员之一,宋师傅切身体验到了“员工制”带来的好处。几个月前,宋师傅听说“员工制”招聘驾驶员的消息后,就积极报了名,希望“员工制”能够改变自己的工作状态。
6月18日,长沙首批50辆“员工制”出租车正式驶向长沙的街头小巷。目前长沙共新增500辆“员工制”出租车,上路运营的50辆只是新增出租车的一部分,其余450辆预计在7月底全部投放市场。长沙通过出租车“员工制”经营模式的改革,让驾驶员成为公司正式员工,改善出租车行业服务质量,提升管理效率,逐步摸索出一条现代化出租车行业的发展之路。
驾驶员
收入有了保障
每辆出租车主副班驾驶员每月共有2600元的固定工资、4天假期、可以按时上下班、享受“五险一金”……长沙推行的“员工制”出租车全部采用“公司化经营,员工化管理”的经营模式,500辆新车按照1∶2.3的比例配备驾驶员。
在长沙,宋师傅之前每月要向出租车公司缴纳5800元的承包费。这就意味着,宋师傅每天都要向出租车公司缴纳200元钱的承包费。“之前我们都是起早贪黑工作,基本没有休息日和节假日,‘员工制’后,每个月只要完成1.8万元的任务量,主副班驾驶员分别可以拿到1300元的基本工资,每月超出1.8万元的部分全部归驾驶员所有,属于绩效工资。此外,驾驶员还能拿到工龄工资和技能工资,并享受每月4天的假期。”宋师傅开心地说,公司每个月还会给每辆“员工制”出租车包干5000元油费、1000元车辆维修费用以及每位驾驶员约950元保险费用,切实减轻了驾驶员的经济负担。
在“员工制”推行过程中,部分出租车驾驶员担心挣不到钱。“完成基本工作量,每辆出租车才能拿到每月2600元的基本工资,这对于那些每月收入万元以上的承包驾驶员来说,差距非常明显。”长沙市客管局出租车客运管理科副科长李智深说,根据长沙市出租车计价器后台提供的数据显示,每辆出租车月营收约为2.6万元,把“员工制”出租车基本营收定在1.8万元,是经过出租车企业与驾驶员充分协商后得出的标准。如果驾驶员每月工作量按2.6万元计算,超出1.8万元的8000元钱绩效工资就属于主副班驾驶员所有,而且每个月5000元的油费、1000元的维修费用包干,可以减轻驾驶员负担。如果驾驶员专业技能较高,车辆状况较好,每月只需3000元的油费,车辆根本不用维修,那么剩余的2000元油费和1000元维修费就是对驾驶员的一种物质奖励。
企业
管理更精细更规范
“目前,‘员工制’的招聘条件较之以前严格了许多。之前只要具有出租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证就可以申请进入出租车行业,现在至少要拥有5证。”长沙鸿基出租车公司经理鲁典文说,5证包括3年以上的驾驶证、从业资格证、计划生育证、派出所出示的无犯罪记录证明、交警部门提供的无重大交通事故证明。只有拥有了以上5证的驾驶员才能进入公司安排的路考、培训、理论考试,全部通过后,方能正式被录用。
“员工制”在保障了驾驶员的基本社会保障后,也对他们的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考核要求。“每辆‘员工制’出租车上都新增了服务评价器按钮,分满意、基本满意、不满意三档,乘客的每一次评价都会传送到后台的管理系统。”鲁典文说,为了让乘客享受更好的服务,公司根据要求每天都会对这些评价数据进行精细分析,及时找出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改进。
此外,“‘员工制’更加明确了企业的责任,要求出租车产权与经营权统一,车辆购置、营运有关税费等投入全部由企业承担。在遇到意外事故、自然灾害时,风险也由企业承担。”长沙市客管局副局长周运秋介绍,推广“员工制”,驾驶员与出租车公司签订劳动合同,由企业为其缴纳“五险一金”,解决其“老无所养、病无所医”的后顾之忧。此外,为激发驾驶员积极性,提高行业服务质量,“员工制”驾驶员实施绩效考核,鼓励驾驶员多劳多得。
据鲁典文介绍,“员工制”拼的就是企业的精细化管理,企业要通过严格规范驾驶员行为提高企业的整体服务水平。只有服务质量达标、管理到位的企业才能得到更多的经营权指标,从而扩大经营范围,产生规模化效益。公司化经营已经成为出租车行业发展的共识,目前参加“员工制”试点的出租车企业,主要看重未来得到更多经营权指标带来的规模化发展。
管理部门
重塑驾驶员归属感
“每月1.8万元的任务量,平均到每月26个工作日大约是每天692元,主副班司机每人约346元,比承包时每天200元的承包费高很多。”宋师傅给记者算了一笔账,但是宋师傅表示还是愿意开“员工制”出租车,原因就是有保障,让驾驶员产生了归属感和责任感。
其实,早在2006年时,长沙出租车公司化改革就已经启动。“当时长沙通过制定服务标准、车辆车型等‘12项统一’政策,初步规范出租车行业,这是长沙出租车公司化改革的第一个阶段。”长沙市客管局出租车客运管理科副科长李智深说,目前长沙出租车“员工制”是公司化改革的第二阶段。
据李智深介绍,长沙实施出租车“员工制”让驾驶员获得保险、医疗、养老等社会基本保障,工作及生活状况更体面和更有尊严。通过保障驾驶员权益,增强驾驶员的归属感和责任感,充分保障出租车行业和谐劳动关系。“以前舍不得买保险,现在公司统一交,干到60岁退休就可以了。”蓝灯出租车公司章师傅说。
“员工制”引导企业构建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,通过服务质量的优胜劣汰,使优秀企业获得更多经营权指标,依靠规模经营,塑造行业品牌,实现可持续发展。未来,长沙出租车行业将改变“多乱小散”的状态,引导行业朝公司化、品牌化、规范化发展。
与个体经营相比,公司化经营还具有较强风险承担能力。在出现交通事故或自然灾害时,“员工制”降低了驾驶员的风险,保障驾驶员权益,维护了行业的稳定。
此外,“‘员工制’推行中,政府的决心和监管手段很重要,保证改革不走样。”李智深说,在刚推出的《长沙市出租汽车特许经营合同》中,政府、企业分别为合同里的甲、乙方,合同就车辆投入、服务考核、保险购买等情况作了规定,一旦发现出租车企业的服务质量不达标,就必须收回出租车企业的出租车经营权。
|